刘子翚

刘子翚

刘子翚(huī)(1101~1147)宋代理学家。字彦冲,一作彦仲,号屏山,又号病翁,学者称屏山先生。建州崇安(今属福建)人,刘韐子,刘子羽弟。以荫补承务郎,通判兴化军,因疾辞归武夷山,专事讲学,邃于《周易》,朱熹尝从其学。著有《屏山集》。...(688篇诗文) (6459条名句)

刘子翚介绍

刘子翚的生平

 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,拒绝金人诱降,自缢而死。刘子翚时年30岁,接到噩耗后,悲愤交集,与其兄刘子羽、刘子翼扶柩返里,守制庐墓三年。服除后,以父荫补承务郎,为兴化军(治今福建莆田)通判,后因体弱多病辞职。辞归武夷山,主管冲佑观,讲学传道,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,累日不返。妻死不再娶,事继母吕氏,教育侄子刘珙,克尽孝友之道。

 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,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,并对朱熹说,“籍溪胡原仲、白水刘致中、屏山刘彦冲,此三人者,吾友也。其学皆有渊源,吾所敬畏。吾即死,汝往父事之,而唯其言之听,则吾死不恨矣。”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,刘子翚告诉朱熹从《易经》中得到入道的门径,并以“不远复”三字告诫朱熹。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,为朱熹之义父,给朱熹取字元晦,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、道德内蓄之人。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,愧不敢当,就自己改字仲晦。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,成为理学大师,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。

  刘子翚无子,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,47岁时病逝,追谥文靖公。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《屏山集》20卷,朱熹为之作序。宗杲曾作《刘子翚像赞》,称其“财色功名,一刀两断。立地成佛,须是这汉。”

刘子翚的文学创作

 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,朱熹就是他的学生。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“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”,而称他是“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”(《宋诗选注》),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,他是沾染“讲义语录”习气、“头巾气”最少的一位。与韩驹、吕本中、曾几等交游唱和,故诗歌造诣颇高。风格比较清爽明快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称其“风格高秀,不袭陈因”。其五言诗感慨含思,“幽淡卓练,及陶、谢之胜,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”(《宋诗钞·屏山集钞序》)。朱熹在《屏山集跋》中评价说:“先生文辞之伟,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,然其精微之学、静退之风,形于文墨,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,尤览者所宜尽心也。”(《屏山集跋》)在他的五言,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。他的绝句佳作颇多,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,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。

  刘子翚受其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,早年游秦、洛、赵、魏时,就注意搜访古迹,了解历史,以体会国家兴衰规律,南渡后虽隐居乡里,但无时不忧国,唯因病魔缠身,无力请缨,壮志难酬,因而写入诗中,多以长篇或组诗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,如《望京谣》、《谕俗十二首》等。《汴京纪事》二十首前七首纪国都沦陷,后十三首忆往日繁华,以对比见感愤,殆若“诗史”,历来为人瞩目。

孝感柔强敌,和盟定一朝。龙輴来瀚海,鹤驾返神霄,歌吹仍祠禹,羹墙若见尧。稽山同峻极,从此百神朝。

未合沧溟势不休,喷云啮石几经秋。雄心戏欲相吞吐,一纵词澜笔下流。

汉朝人物尽英奇,武帝招延盛一时。拒谏不能容汲直,托孤何至用胡儿。

归来十六巾新元,种得黄楠绕旧村。岂是翛然便遗物,吾衰不复梦修门。

木奴困新移,憔悴雪霜侵。呼童翦其颠,割爱虑已深。会待春气回,青枝补故林。

疾雨狂风恨若何,芳晨坐觉寺闲过。惜花意欲春长在,对酒年来饮不多。雅会欣闻珠履集,新词好付雪儿歌。风流阁老推前辈,喜客温颜似醉酡。

忽惊风袂去翻翻,老子吟毫强更援。底事幽怀却成恶,鹅峰一点入离樽。

青丛馥郁早抽芽,金蕊斓斑晚著花。秋意祗应宜淡泊,化工可是惜铅华。轻烟细雨重阳节,曲槛疏篱五柳家。暮醉朝吟供采摘,更怜寒蝶共生涯。

神霄宫殿五云间,羽服黄冠缀晓班。诏许群臣亲受籙,步虚声裹认龙颜。

青山锁连环,白间走鸣濑。迷津毫发间,舟与危石会。回渊聚浮沫,断壁余澎湃。玩奇心若惊,览景自不逮。悠然一回首,孤驿已茫昧。停桡念经历,履地犹旋愦。悲风啸枯林,暮野云相盖。隔船闻和歌,沽酒慰疲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