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杏花天(有感)》是一首宋代诗词,作者是汪莘。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杏花天(有感)
美人家在江南住,
每惆恨,江南日暮。
白苹洲畔花无数,
还忆潇湘风度。
幸自是,断肠无处,
怎强作,莺声燕语。
东风占断筝柱,
也逐落花归去。
译文:
住在江南的美人,
每次感到惆怅,江南的日子渐暮。
白苹洲岸边花朵无数,
仍回忆起潇湘的风姿。
幸好我自己,心碎无处寄托,
怎能强行做作,模仿莺声燕语。
东风占据了筝柱,
也随着落花一起归去。
诗意和赏析:
这首诗词以江南的美景为背景,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和过去的怀念之情。诗人的所在地是江南,有一位美人住在那里。每当夕阳西下,诗人总是感到郁郁寡欢,惆怅不已。白苹洲的岸边开满了无数的花朵,这让诗人回忆起潇湘地区的风采和风度。
诗中提到诗人幸好有自己,可以将内心的痛苦和伤感寄托于文字之中,但是这种寄托并不能真正弥补心中的断肠之痛。诗人感慨自己无法强作欢颜,仿佛在莺声燕语中强忍伤痛。
最后,诗人以东风占据了筝柱来形容春天的来临,但这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。就像随风而去的落花一样,美好的时光也逐渐离去。
整首诗词通过对美人家住江南、日暮白苹洲花海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同时,诗人的内心痛苦和无奈也在诗中得以抒发。这首诗以简洁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江南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,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。
美人家在江南住。每惆恨、江南日暮。白苹洲畔花无数。还忆潇湘风度。幸自是、断肠无处。怎强作、莺声燕语。东风占断_筝柱。也逐落花归去。
汪莘(1155~1227)南宋诗人。字叔耕,号柳塘,休宁(今属安徽)人,布衣。隐居黄山,研究《周易》,旁及释、老。宋宁宗嘉定年间,他曾三次上书朝廷,陈述天变、人事、民穷、吏污等弊病,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,没有得到答复。徐谊知建康时,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,但未能成功。晚年筑室柳溪,自号方壶居士,与朱熹友善。作品有《方壶存稿》 9卷,有明汪璨等刻本;又有《方壶集》4卷,有清雍正九年(1731)刻本。...